养鱼需要大量投喂饲料,如何选择适宜的鱼饲料,对养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饲料在整个养殖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是获得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目前水产饲料种类繁多,不同形状、不同品质、不同营养含量、对应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要求。只有质量稳定、营养全面、适合自己养殖的品种、并且符合不同生长阶段要求,而且价格适宜的饲料,才是我们需要的饲料。
选择鱼饲料不要简单看指标
水产饲料,因鱼类消化功能弱于畜禽,所以它对蛋白质含量要高一些,并且需要一定的动物性蛋白质。蛋白质按原料来源可以分为: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两大类。
(一)按物理性状分类
1、粉状配合饲料: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到一定粒度后,按配方比例充分混合后进行包装。使用时加适量的水和油充分搅拌,形成具有强黏结性和弹性的团块状饲料,在水中不溶散。粉状饲料目前多用于鳗鲡、花鲢等养殖中。
2、颗粒配合饲料:具有一定形状,如短棒状。颗粒直径根据所喂鱼类、虾类的大小而定。鱼用颗粒饲料的直径为2~8mm,长度为直径的1~2倍。据加工方法和成品的物理性状不同,又分为软颗粒、硬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三种类型。
(1)软颗粒配合饲料:含水率为25%~30%,颗粒密度为1g/cm'左右。质地松软。水中稳定性差。
(2)硬颗粒配合饲料:含水率为12%以下,颗粒密度为1.3g/cm左右。硬颗粒饲料的生产从原料粉碎、混合到成型制粒等过程全为连续机械化生产。成型前蒸汽调质,制粒时温度可达80℃以上。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适宜大规模生产。硬颗粒饲料的颗粒结构细密, 在水中稳定性好、营养成分不易溶失,属沉性饲料。
(3)膨化配合饲料:含水率为6%左右,淀粉含量为30%以上,脂肪含量低于6%。原料经充分混合后通蒸汽加水,送入膨化设备主体部分,借助螺杆压力和机器摩擦使温度不断上升,直到120~180℃。当饲料从孔模中挤压出来后由于压力骤减,体积就一下子膨胀起来,形成结构疏松、结粒牢固的发泡颗粒。颗粒密度低于1g/cm?, 属于浮性饲料。
(4)微粒配合饲料:供甲壳类(如对虾)幼体、贝类幼体和鱼类仔稚鱼用。也可供滤食性鱼养成用。在苗种生产上,尤其是对虾、海水养殖鱼类以及名、特、优养殖对象的苗种培育,均需依赖硅藻、绿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但养殖这些生物饵料需大规模的设备和劳力,而且受自然条件限制,很难保证苗种培育的需要。因此,许多水产养殖工作者非常重视颗粒饲料的研制与开发。
(二)按蛋白质原料源分类
由于鱼类、虾类饲料的特点是高蛋白质、低糖类,因而蛋白质饲料在鱼、虾饲料配方中的用量一般都在40%以上,高的可达80%;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氨基酸组成比例)主要取决于所用的各种蛋白质饲料的蛋白质品质及相互间的互补能力。
1、动物性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80%,其蛋白质主要来源包括鱼类、虾类、贝类、水产加工副产品和畜禽加工副产品等。
2、植物性蛋白饲料: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豆粕、棉粕、苜蓿粉、菜粕等饲料,鱼类对用这些饲料原料生产出来的鱼饲料吸收率较动物性蛋白质低一些。
动物性蛋白源优于植物性蛋白源,但也不绝对,还要根据每种鱼类的生理需求来取舍。结合鱼类不同的生理需求,肉食性鱼类应当投喂以动物性蛋白质原料为主的蛋白源饲料,比如乌鱼、鲈鱼等。素食性鱼类可以投喂以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为主的蛋白源饲料,比如鲤鱼、鲫鱼、草鱼等。草鱼和武昌鱼等草食性鱼类,可以全以草料投喂,或者饲料里配比一些草粉,因为草料里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更适合草食性鱼类其自身的天然习性。
二 、选择饲料的标准
1、生产企业的选择
选择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好、价格适宜且稳定的企业生产的饲料。企业不在于大小, 主要看是否正规。有些企业管理混乱,对质量关把控不严,对饲料原料马虎了事很习惯或者管控松懈。还有的饲料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接受经销商自己配方“代加工”的胁迫,却仍打着饲料企业的名声或仍使用企业正规有标示的包装袋出厂销售。正规企业除了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保证生产饲料的配方科学、营养均衡外,对于原料进货、生产工艺等均按正规流程操作。
2、形状种类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料型,要看养殖对象的食性、摄食方式等特点。
粉料宜于喂养水花和小鱼苗,还有特有品种的吃食习惯不同,比如:家鱼小苗就只能吃食粉粒状的物体;还有鳗鲡料也粉状,粉料吸水后做成团状利于鳗鲡的摄食,但现在都在向驯食膨化颗粒料方向发展。
现在鱼料多数是颗粒料,颗粒料优于粉料,适应于水中投喂,在水中营养损失小于粉料,同时降低水质的污染。在选择颗粒料时,要注意其粒径大小与养殖对象的口裂大小相一致,以利于养殖对象正常摄食吞咽。
3、粒径的选择
鱼饲料的粒径一般在0.5-8.0毫米之间,粒径基本上是水产品鱼儿的口裂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如果养殖对象口裂的纵向长度是9毫米,那它就适合饲喂粒径为6毫米的饲料,这样既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影响摄食。粒径大了不便于鱼儿吞咽,但小了又不适口并多耗鱼体能量,因而必须讲究适口性。
水产饲料的粒径从粉料、破碎料、0.5、1.0-8.0等等毫米的规格都有,分别饲喂不同口裂的水产品。一般成鱼2.0-4.0粒径即可;幼鱼用粉料和开口破碎料 ,小鱼苗用1.0粒径的料。
4、色泽的选择
一般较好的饲料有亮的光泽,且色泽一致,这个感观指数反映饲料的粉碎力度较好,加工工艺合理,饲料原料的细度对配合饲料来说,要求更高,粉碎细度好有利于鱼虾的消化吸收,这是有别于畜禽饲料之处。如果饲料颜色发蓝色且不—致,这种饲料多数发生霉变或变质特别在潮湿天气,很容易发霉,不能选购。
另外,黏结在一块儿的饲料也不能选购,因为配方成份、湿度、混合等加工工艺原因使得饲料发生黏结以后有一些营养成份可能发生了变化,不利于鱼类摄食,因此该类饲料也不宜购买。
5、气味上的选择
各种饲料原料都是有特定的气味和滋味,比如好的鱼饲料由于用了鱼粉,一般有很正常的鱼腥味,闻起来较愉快。如果是较差的饲料,因为使用了一些鱼粉的替代品,这种鱼腥味就较淡,或者没有。
此外不好的饲料可能出现霉味或者“哈味”,这表明饲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不能选择发生霉变或者变质的饲料,这种饲料一旦投喂,有可能引起鱼的大量死亡,并污染水质,这种饲料不宜选用。
6、在水中稳定性的选择
鱼饲料投喂在水中,与畜禽饲料不同,要求投喂的饲料在水中是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防止营养成分在水中溶散,利于鱼类集中摄食,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料成本,防止水质恶化。
为此在选购时,可拿一些饲料放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看看它在水中的稳定性如何。在购买水产饲料时,拿一点放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包括粉料在内,看看它在水中的沉浮时间的长短,就能看出饲料的好坏。如果较快沉底或松散下沉,则该料不宜选用。
7、针对性的选择
选择饲料时要有针对性,有专门针对各个不同品种设计不同的饲料。种类不同以及同一种类的生长阶段不同,都有专门的、特有的饲料对应。
养殖品种的不同饲料档次的选择也不同。饲料营养物质需求大小的规律是: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例如,鲫鱼的粗蛋白需要量就高于草鱼。肉食性鱼类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左右,杂食性鱼类要求较低,一般为30%~40%,草食性鱼类为30%以下粗蛋白需要最低。
比如:小草鱼用小粒径和蛋白质含量28-30%的饲料,大草鱼用大粒径和蛋白质含量25-28%的饲料;肉食性鱼类比如鲶鱼、鲈鱼等,像鲈鱼这一类肉食性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蛋白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说饲料蛋白越高越好!一般要求在鱼苗期,一斤300-500条大小的,饲料蛋白最高可以到45个点,再大一点就降到42个点,一般从一两到养成,饲料蛋白含量控制在38个点就好了。
转载:互联网(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