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厂配制饲料,说简单也简单。以全价饲料为例,基本上就是,采购来饲料原料,有颗粒的先粉碎。然后,按照配方称量,接着混吧混吧,混均匀了,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粉料”。想再好点,就把粉状物料制成颗粒状饲料。再进一步,还可以制成具有膨化效果的饲料。
说复杂,还真的挺麻烦。我们还是简单一点说吧。但是,不管小规模还是大规模饲料厂,其工艺流程基本一致。
配方设计
配方设计是饲料的核心。一个“好的”饲料,首先要配方设计得好。所谓配方设计得好,是指配方设计者对市场需求准确地把握,对动物生理特性地全面了解,对饲料原料地正确认知,对本厂生产工艺地精准掌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饲料配方,才可能在市场上被称为“好饲料”。
只有达到上述标准,才能算是个合格的配方师。也才可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看来,饲料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其中做一位称职的配方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
一般来说,配方设计计算部分完成后,还需要试制一部分,在养殖场先试喂,以检验其实际效果。养猪场的选择很重要,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模式、不同管理模式都应尽量覆盖。这样,才能得到更符合实际的结果。配方师根据这些反馈修正配方,最终完成配方定型。
现在有关饲料配方的软件很多,如果只会操作配方软件,在电脑上计算一下,就说会设计配方,我们只能说这个人是电脑操作员,而不是配方设计者,或配方师。
原料采购
一个配方设计完成后,转达给生产&品管部门。生产部门首先是制定原料需求计划,品管部门提出原料质量计划。两计划同时下达给库管。
库管按要求准备原料,如果库房没有所需要的原料,则提出原料采购需求申请计划,连同质量计划一起交采购部门。
原料采购需求申请计划转达到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品管部门提供到需求原料的数量和品质要求,寻找供应商,进行原料采购洽谈;确定供应商,采购进合格的原料。
原料到厂,采购部门通知品管部门,原料的品质由品管部门判定,具有一票否决权。检验合格后,通知生产部门入库、使用。否则,还要退货处理。
饲料厂的常用饲料原料一般分成几大类:
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肉骨粉、豆粕、杂粕、膨化大豆、玉米蛋白粉、乳清粉等;
能量饲料原料:玉米、麸皮、米糠、油脂(动、植物)、糖(蜜)等;
矿物质原料:主要指添加量在1%以上的矿物元素,如钙、磷、食盐等;
微量元素原料:主要指添加量很少、但是构成细胞、生物酶、或参与重要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微量矿物质。如铜、铁、锰、锌等。一般全价饲料加工厂采购、定制专门的微量元素预混料。
维生素原料: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一般全价饲料加工厂采购、定制维生素预混料。添加剂原料:单体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等)、香味剂、甜味剂、酸化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等。
总之,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国家发布的饲料原料目录。
饲料生产
现在都是自动化生产了,绝大部份实际操作都交由电脑控制了。
生产部门下达生产单,生产配方交由生产车间中控室,将生产配方准确无误地输入电脑。之后的一切变得越来越简单。
原料粉碎后进入配料仓,待用。
电脑下达指令,由各个配料仓中调出适量的原料,经称量后加入到混合机中。混合。
混合好的饲料进入到制粒系统,经调制、制粒,生产出颗粒料。
制出的颗粒,有的还需要破碎,主要由于幼小动物使用。
如果需要生产的产品是膨化料,则由膨化机调制、膨化、成型,生产出膨化料。
经过筛后,成型的饲料就可以装袋了。注意哦,装袋前要降温,否则饲料装袋后容易发霉变质。于是,还要经过一个冷却系统。
未成型的饲料,还可以通过回收系统,再回到制粒系统,重新制粒成型。注意,如果“回机料”过多,则生产时间和成本都会大大增加,会影响到生产效率与成本的。
现在许多饲料厂连打包、码板等工作都采用机器人了,既高效快捷,又降低成本。
饲料品种中,还有预混料、浓缩料,这类料生产工艺相对上面讲的颗粒料,简单了很多。只到混合完成即可,不过品质管制更复杂一点。
预混料由于添加的成分很多都是微量的,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有的原料单体一吨预混料中添加量只要几百克。所以,称量设备、混合设备的精度要求,与全价饲料加工设备的要求相比,都需要更高一些。
库存管理
饲料生产出来之后,并不是完事大吉。饲料企业的品质管理还要再延伸一点,还有库存管理。饲料的品质管理,严格地说,应该延伸到使用者喂到动物嘴里。
现在许多饲养场都在使用料仓储料,实行自动化喂料。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如果维护、清理工作不到位,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夏季饲料霉变,特别在多雨、高热的季节,必须经常提醒客户,维护和清理好料仓。
转载:互联网